元日

声中一岁除,春风送暖入屠苏

千门万户曈曈日,总把新桃换旧符。

译文

爆竹声中一岁除,春风送暖入屠苏。

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,迎着和暖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。

千门万户曈曈日,总把新桃换旧符。

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,都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。

展开阅读全文 ∨
点击收起 ^

注释

爆竹

古人烧竹子时使竹子爆裂发出的响声。用来驱鬼避邪,后来演变成放鞭炮。

一岁除

一年已尽。除:逝去。

屠苏

指屠苏酒,饮屠苏酒也是古代过年时的一种习俗,大年初一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,以驱邪避瘟疫,求得长寿。

千门万户

形容门户众多,人口稠密。

曈曈

日出时光亮而温暖的样子。

桃符,古代一种风俗,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荼、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,悬挂在门旁,用来压邪。也作春联。

展开阅读全文 ∨
点击收起 ^

背景

此诗作于王安石初拜相而始行己之新政时。为摆脱宋王朝所面临的政治、经济危机以及辽、西夏不断侵扰的困境,1068年,宋神宗召王安石“越次入对”,王安石即上书主张变法。 次年任参知政事,主持变法。同年新年,王安石联想到变法伊始的新气象,有感创作了此诗。

展开阅读全文 ∨
点击收起 ^

赏析

这首诗描写了春节除旧迎新的景象。一片爆竹声中送走了旧的一年,饮着醇美的屠苏酒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。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,家家门上的桃符都换成了新的。","这是一首写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,取材于民间习俗,敏感地摄取了老百姓过春节时的典型素材,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:点燃爆竹,饮屠苏酒,换新桃符,充分表现出过年的欢乐气氛,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。","“爆竹声中一岁除,春风送暖入屠苏。”逢年过节燃放爆竹,这种习俗古已有之,一直延续今天。古代风俗,每年正月初一,全家老小喝屠苏酒,然后用红布把渣滓包起来,挂在门框上,用来“驱邪”和躲避瘟疫。","第三句“千门万户曈曈日”,承接前面诗意,是说家家户户都沐浴在初春朝阳的光照之中。结尾一句描述转发议论。挂桃符,这也是古代民间的一种习俗。“总把新桃换旧符”,是个压缩省略的句式,“新桃”省略了“符”字,“旧符”省略了“桃”字,交替运用,这是因为七绝每句字数限制的缘故。","诗是人们的心声。不少论诗者注意到,这首诗表现的意境和现实,还自有它的比喻象征意义,王安石这首诗充满欢快及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,是因为他当时正担任宰相,推行新法。王安石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改革家,他在任期间,正如眼前人们把新的桃符替换成旧的一样,革除旧政,施行新政。王安石对新政充满信心,所以反映到诗中就分外开朗。这首诗,正是赞美新事物的诞生如同“春风送暖”那样充满生机;“曈曈日”照着“千门万户”,这不是平常的太阳,而是新生活的开始,变法带给百姓的是一片光明。结尾一句“总把新桃换旧符”,表现了诗人对变法胜利和人民生活改善的欣慰喜悦之情。其中含有深刻哲理,指出新生事物总是要取代没落事物的这一规律。","这首诗虽然用的是白描手法,极力渲染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,同时又通过元日更新的习俗来寄托自己的思想,表现得含而不露。

展开阅读全文 ∨
点击收起 ^

评价

王相《增补重订千家诗》

此诗自况其初拜相时的行君政,陈旧布新,顺始行己之政今也。

熊柏畦《宋八大家绝句选》

这首诗既是句句写新年,也是句句写新法。两者结合得紧密桔切,天衣无缝,把元日的温暖光明景象,写得如火如荼,歌颂和肯定了实行新法的胜利和美好前途。

姚奠中《唐宋绝句选注析》

用一“换”字,即写出当时的风俗习惯,更为读者开辟了新的诗意。揭示出新的代替旧的,进步的代替落后的,历史发展的这个不可抗拒的规律

展开阅读全文 ∨
点击收起 ^
王安石

王安石

本名:王安石 别名:王荆公、王文公、临川先生 字:介甫 号:半山 所处时代:北宋 民族族群:汉族 出生地:临江军 主要作品:临川集、临川集拾遗 主要成就:推行变法、改变北宋积贫、积弱的局面收复五州 爵位:舒国公→荆国公→舒王(后追夺) 官职:左仆射、观文殿大学士、司空等→太傅(赠) 谥号:文 地位:“唐宋八大家”之一 籍贯:江南西路抚州临川县
猜您喜欢

赠王居士

宋代 :王安石

次韵董伯懿松声

宋代 :王安石

冬至

宋代 :王安石

黄花

宋代 :王安石